近日,永泰能源(600157.SH)旗下億華礦業海則灘煤礦中央輔助運輸大巷實現安全精准貫通,與前期完成的中央回風大巷貫通形成關鍵網絡,標志着礦井主要開拓大巷系統基本成型,爲2026年三季度出煤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該巷道全長1943.51米,導線總長2261.60米,本次貫通展現出了卓越的工程技術水准。實測數據顯示:角度閉合差僅爲33秒,遠優于允許值59秒;高程閉合差控制在40毫米,低于47毫米的允許標准。
億華礦業負責人表示,這一毫米級精度的實現,得益于高精度陀螺儀定向技術的深度應用。海則灘煤礦精准複刻並升級中央回風大巷成功技術方案,實現掘進方向的“毫米級”動態校准,有效克服距離累積誤差。同時,同步優化測量方案設計,減少系統誤差,強化過程複測頻次與密度,施工期間累計完成48次關鍵複測、複核導線點24處,構建並嚴格執行“設計-現場施工-獨立複核”的閉環管理流程,以技術硬實力確保測量數據高度可靠。
面對複雜地質條件與超長距離貫通的挑戰,億華礦業聯合中煤三建三十六處、三十處等參建單位組建聯合工作組,建立了高效協同機制:地測防治水部科學安排測量方案與時間窗口,最大限度減少對現場掘進作業的幹擾;施工團隊嚴格按測量指令精准施工,將精度要求落實到每一作業循環。雙方技術人員緊密配合,從陀螺儀數據校驗、掘進導向控制到導線點複核、高程監控各環節無縫銜接,形成強大攻堅合力,有效克服了長距離測量與施工同步的難題。
億華礦業延續並深化“清單化明責任、鏈條化抓落實、節點化督進度”管理模式,通過精細化管理,保障了複雜條件下長距離貫通的高效有序推進。一方面明確測量、施工、複核等各環節責任人及具體任務,形成清晰的責任鏈條,將1943米巷道分解爲若幹關鍵節點,制定詳細進度計劃並嚴格督辦。另一方面,強化過程安全質量管控,將貫通精度指標納入關鍵考核項,確保安全、質量、進度目標同步實現。
中央輔助運輸大巷的成功貫通,進一步完善了井下運輸系統,爲設備安裝調試及後續高效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,是海則灘煤礦實現“三年半出煤,四年建成投產”總目標的關鍵一步。下一步,海則灘煤礦將全力推進井下排水、供電、通風等系統建設及設備安裝工作,確保明年6月底形成首采工作面開始試生產、年底形成第二個工作面;2027 年一季度進行聯合試運轉,實現當年投產即達產。
據公開報道,海則灘煤礦井田面積約200平方公裏,煤種主要爲優質化工用煤及動力煤,資源儲量11.45 億噸,平均發熱量6500大卡以上,具有資源儲量大、煤種煤質優、建礦條件好、預期效益高、開采壽命長、外運條件便利等諸多優勢。
國家“北煤南運”戰略通道浩吉鐵路穿過煤礦井田,項目設有海則灘鐵路裝車站和專用裝車點,海則灘煤礦所產煤可直接從皮帶轉運至鐵路站台,進而運往全國各地。外運便捷且運輸成本低廉,預計噸煤運輸成本較周邊煤礦減少10元左右。同時,據永泰能源在投資者交流中表示,海則灘煤炭采選成本約192元/噸。隨着煤炭行業供需格局持續改善,煤價回暖趨勢明朗,海則灘煤礦投產後將大幅提升永泰能源的核心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。
免責聲明:本網站轉載部分內容來自于互聯網,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其網站所有;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公司,我們將第一時間删除並對此表示最深的歉意!